儿童促黄体生成素低首先应去医院看一下,根据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一般会用黄体酮进行补充,也可以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多注意,尽量多吃一些可以提高促黄体酮生成素的食物,保持作息规律,对于提高促黄体生成素有一定的效果。

促黄体生成素低怎么办

促黄体生成素低的危害:

1、直接导致不孕:黄体生成素低女性子宫内膜不能按正常的时间剥落,经前的子宫内膜仍停留在早期分泌阶段,而且分泌反应欠佳线体上有轻度弯曲,使得女性难受孕,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2、月经失调:有些黄体生成素低患者会出现月经失调现象,如月经周期缩短、月经过多、月经频发、经期延长(可达9-10天甚至更长)等,让女性痛苦不堪。

促黄体生成素低如何治疗:

1、补充黄体酮:如果检查确定女性在黄体期中体内的孕激素偏低、内膜分泌不良,就可通过补充黄体酮进行替代治疗。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卵泡发育接近成熟时,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诱发排卵。而排卵后用药则可以刺激黄体发育、支持黄体功能、增加孕酮合成、延长黄体寿命。

低血压偏高的药物治疗方法

低血压偏高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压药,以β受体阻滞剂为首选,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洛尔、吲哚洛尔等。

还可以选择钙离子拮抗剂比如氨氯地平(络活喜)、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同或纳欣同)、非洛地平(波依定)等,这一类药物能够解除小血管痉挛,减低外周血管阻力,故降低舒张压较明显。并且这些药物均为长效降压制剂,每日只需一次服药,副作用比较小,能平稳降压,长期服用能保护心肾功能。

如果低压增高明显,可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比如苯那普利(洛汀新),培哚普利(雅施达)等药物,也可加用小剂量的倍他乐克。

中医认为,舒张压高为气虚,黄芪有一定治疗效果。

当然了,具体服用什么药物还需要询问医生,切勿胡乱用药,以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导致低血压偏高的原因也会有所不同,只有对症下药才有利于患者康复。

儿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法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控制病情,再结合饮食和运动调理。Ⅰ型糖尿病只有终身选择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则可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对儿童和青少年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及应用基本同成人一样,但绝大多数的口服降糖药物却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做全面系统的安全性研究,因此,许多口服降糖药物说明书中都不推荐或禁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口服药首选二甲双胍: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药物非常有限,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临床使用多年,是对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的降糖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全世界医疗领域和患者的公认,是治疗2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在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中疗效显着。

二甲双胍在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中是按剂量计算使用的,这和通常儿童用药按体重计算用量有所不同。儿童青少年2型患者使用的合适剂量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开始的剂量是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服用,持续一周,观察病情,若没有好转,可加大剂量,至500-850毫克/次;对于体重50kg以上的儿童患者,刚开始的剂量也可使用成人推荐剂量500毫克/次,每日2次。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若伴有高血糖(血糖值>13.9mmol/l)或有酮症,应考虑胰岛素治疗,待血糖稳定后,再换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1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首选药物,特别是在急性糖代谢失调,长期高血糖产生高糖毒性,导致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或患儿糖尿病分型有困难时,宜选用胰岛素,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磺脲类药物:这类药物并非治疗儿童糖尿病的首选。磺脲类药物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会产生低血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低血糖对大脑发育有显着的影响,目前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6mmol/L,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控制在6.5%-7.0%,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这个标准可适当放宽,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苷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对糖尿病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而且服用后此类药物不会对儿童肠胃道造成明显不良反应。但这类药物使用较少,但研究显示此类药物安全性较好,可以放心使用。